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學會(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HIMSS)為全球最具指標性的數位健康推動組織,致力於透過一系列成熟度模型協助全球醫療機構實現數位轉型與智慧照護。林口長庚醫院於本(7)月15、16日正式完成HIMSS分析成熟度模型(Analytics Maturity Adoption Model, AMAM)第七級最高等級認證,不僅展現醫療團隊對資料驅動決策的深度實踐與技術整合能力,更成為全國首間、全球少數同時完成HIMSS四大成熟度模型(EMRAM、INFRAM、DIAM、AMAM)最高等級(第七級)認證的醫學中心。驗證期間,委員肯定該院在跨團隊協作與臨床端積極參與資訊化改善的文化養成,並實際展現數位成效,包括有效縮短電腦斷層掃描等待時間、提升導管照護品質及抗生素使用安全等,在安全、效率與照護品質上皆有明確改善,展現持續優化與全院擴散的成熟數據應用能力。

林口長庚醫院於7月15、16日以高分評價,通過HIMSS AMAM(分析成熟度模型)第七級(最高等級)認證醫療院所。圖:林口長庚提供

林口長庚提到,該院院長陳建宗並親自率團出席今(18)日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HIMSS APAC 2025國際年會,獲頒AMAM第六級第七級、DIAM第七級及DHI數位健康指標滿分等四項國際認證獎座,受到國際醫界與數位健康產業高度矚目。會中,林口長庚副資安長林昆儒教授亦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分享林口長庚數位轉型歷程與臨床落地經驗。林昆儒以「從結構化資料走向全院智能應用」為題,說明林口長庚如何透過三階段的轉型藍圖推動HIS與AI深度整合,建構跨平台、跨系統的數據治理平台,並導入結構化病歷與決策支援系統於各臨床單位實務應用;亦展示多項AI應用成果,包含肺癌自動判讀、骨質疏鬆風險預測,以及數位病理應用於胃癌淋巴轉移辨識等,吸引眾多與會代表關注。未來長庚醫院將持續與HIMSS合作,共同撰寫數位白皮書,推動落實數據驅動治理模式標準化,擴大智慧醫療影響力。

371995
林口長庚院長陳建宗(左起第六位)率隊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HIMSS APAC 2025國際年會,獲頒AMAM第六級第七級、DIAM第七級及DHI數位健康指標滿分等四項國際認證獎座。圖:林口長庚提供

陳建宗表示,近幾年團隊不懈的努力,不僅是國際的肯定,更象徵林口長庚持續以病人為核心、以數據為動能實踐智慧醫療。未來也將持續推動AI、雲端與數據治理技術在臨床流程的深度整合,並強化跨部門合作與創新文化,以實際行動為全球醫療發展貢獻力量。

 


本文由《桃園電子報》原始發布,部分資料引用自授權來源。您可透過轉貼連結方式分享本文,未經授權,請勿重製、複製或轉載內容。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打造醫護客語友善環境,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今(17)日前往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參加「聯新國際醫院開辦2025年客語認證研習營開訓典禮暨第1屆客家藝文競賽啟動儀式」。古主委表示,感謝聯新國際醫院近年來對客語推廣的支持,讓在職員工參加客語認證,並鼓勵醫護人員以客語問診,與患者建立友善溫暖的醫病關係,讓病人能從中獲得更多力量,這樣的服務精神,值得全台醫院相互學習。

古主委指出,聯新國際醫院位於桃園市平鎮區,是客家族群的重要聚落,也是桃園市客家人口比例相對高的地區之一,其對於客家語言文化的認同、族群敏感度非常高,從院長、醫師、護理師到一般職員,都具有主動學習客語的意識,可以說是全台推動客家語言文化的模範醫院,很感謝聯新國際醫院展現決心與魄力,鼓勵醫護人員推動客家語言文化的傳承,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推動下去。

今日活動的參與者尚包括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范姜泰基、聯新國際醫院創院院長張煥禎、名譽院長廖文山、現任院長許詩典及主任委員薛常威等。聯新國際醫院為全國第一家客家特色醫院,院內於2017年成立「客家文化推廣委員會」,經常性舉辦客家文化週、客家藝文展演、客家戲曲欣賞等活動,並鼓勵院內同仁參加客語能力認證考試,今(114)年度共計121名醫護人員、志工等報名客語認證,客委會表示,凡通過114年舉辦的客語認證考試者,皆可以領取1千元的客家幣,鼓勵大家踴躍報名。

為協助相關人員學習客語,聯新國際醫院特開辦「客語認證研習營」,邀請講師針對聽力、閱讀測驗等題型進行教學,鼓勵大家通過客語認證,未來能以客語提供服務,營造「醫院有愛˙客語無礙」的友善醫療環境。而第1屆「客家藝文競賽」,計畫於2026年舉辦,結合桃竹苗地區民眾,依年齡及項目類別(朗讀、歌唱、演講等)分組進行競賽,推廣傳承客家文化。

此外,為提供醫護人員及照顧服務員有學習客語的管道,客委會與聯新國際醫院合作製作數位課程教材,課程內容包含以情境對話方式帶出診間就醫的狀況,再透過專業醫師以客語教授醫療過程中常用的詞彙及短句,以利相關人員學習醫療客語後,能以客語照顧、服務民眾。課程資訊可上客委會哈客網路學院「醫療長照客語區」瀏覽(https://elearning.hakka.gov.tw/mooc/explorer.php?language)。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因應氣候變遷與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趨勢,高雄市再度走在全國前端,由市政府衛生局、環保局攜手國立清華大學,首創成立「醫療淨零小聯盟」。該聯盟今(16日)於高雄淨零學院正式啟動。市長陳其邁出席啟動儀式時表示,這項計畫結合高雄市9家市立醫院,期望逐步實現醫療產業的整體減碳目標。

陳其邁指出,醫療業占全球碳排放約4.4%,如何推動各醫療院所自願減碳,進而達成減碳目標,涉及多種方法與策略。高雄市政府過去率先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及淨零學院,並編列碳預算,這些創新舉措在全臺各城市中均屬首創。透過多元碳權計畫,高雄正積極推動實質減碳行動,展現領先全國的決心與行動力。

高雄成立醫療淨零聯盟,陳其邁:打造永續醫療產業生態圈

陳其邁也表示,高雄有4家大型醫療機構,如果在小聯盟練兵,包含方法學等可以獲得驗證,當然能夠逐步擴展到各大醫學中心,或臺灣其他主要的醫療機構,落實執行自願減碳的計畫方案。此外,除了醫療產業,各局處亦跟清大有相關合作計畫,將逐步落實。

聯盟透過專業輔導,優先推動高雄9間市立醫院進行自願減量等綠色轉型,並協助醫院申請碳權,結合綠色金融等政策,為醫療永續樹立高雄典範。啟動儀式上,與會貴賓代表藉由澆灌綠色盆栽行動,象徵跨局處與醫療體系的攜手合作,共同灌溉永續未來,並寓意高雄市積極朝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低碳轉型的企圖與決心。

出席貴賓包含高雄市長陳其邁、民意代表、清大副校長嚴大任、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衛生局長黃志中、環保局長張瑞琿、9家市立醫院代表、中國信託金控、高雄銀行及各界專家、學者出席,共同見證高雄氣候治理版圖開啟新篇章。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桃園地檢署與社團法人台灣急診醫學會於昨(15)日,在桃檢共同舉辦「當急診醫師走進地檢署-桃園場」研討會,邀集來自全國各地的急診醫師及桃檢檢察官共同參與討論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施行後之運作情況,以及現行醫療鑑定之替代措施等實務議題。

桃園地檢署與社團法人台灣急診醫學會共同舉辦「當急診醫師走進地檢署-桃園場」研討會。圖:桃檢提供

桃檢表示,會中,由長期擔任醫療調解委員的醫師王志嘉講解醫預法施行後醫療爭議處理流程及調解會運作,再由桃檢主任檢察官王柏淨報告醫療案件之偵辦,讓與會醫師對於現行法制規定及實務運作充分瞭解後,立即進行「模擬偵查庭」與「模擬調解會」,藉由檢察官、律師、調解委員與急診醫師實際參與演練,使醫師們更能深刻體驗醫療爭議案件開庭過程與強制調解流程,透過親身體驗模擬活動,消彌對法律及程序不瞭解所產生的誤解與恐懼。

S 126771210 scaled
模擬偵查庭。圖:桃檢提供

桃檢提到,研討會最後在學會常務理事吳肇鑫及桃檢襄閱主任檢察官黃榮德主持之下,藉由與會醫師提出醫療現場所遭遇之問題讓與會者共同討論,促進醫、法充分對話交流,使急診醫師能瞭解醫療爭議案件之法律概念及程序,檢察官也能理解急診醫療第一線所面臨的困境,在大家踴躍發言,交流熱烈之下,研討會圓滿順利結束。

S 126771214
模擬調解會。圖:桃檢提供

桃檢強調,將持續參與醫學與法律雙方實務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理解,也透過法律專業協助,讓站在搶救生命最前線的急診醫師們能更安心執業,降低臨床處理時的擔憂,進而讓民眾得到最妥善的醫療照護,創造醫界、法界與民眾三贏的局面。


本文由《桃園電子報》原始發布,部分資料引用自授權來源。您可透過轉貼連結方式分享本文,未經授權,請勿重製、複製或轉載內容。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重點新聞(0701~0715 )

 HL7   AI辦公室   互通性 

HL7成立AI辦公室,要制定醫療AI國際標準

國際醫療資訊標準組織HL7最近成立AI辦公室(AI Office),要打造可信賴、可解釋、可互通的醫療AI架構,並提出四大策略,包括:

1. 標準制定:建立AI-ready的互通性架構,強化解釋性與資料溯源

2. 全球協作:匯聚國際AI+健康社群,來協調標準、制定政策、加速推動負責任的創新

3. AI創新實驗室:孵化新型AI解決方案,加速標準制定,並推動新型工作模式

4. 社群實作推廣:強化負責任、符合標準的AI工具部署

為推動這些策略,HL7也任命首任AI長(CAIO)Daniel Vreeman。他將推動HL7全面的AI策略,包括統籌HL7 AI挑戰賽、反詐欺技術應用,以及與全球監管機構和企業合作。HL7執行長Charles Jaffe表示,AI將重塑醫療照護服務的提供、評估和支付,他期望AI辦公室成為值得信賴的全球號召者,來推動負責任、符合標準的AI創新。

HL7目前已展開幾項關鍵計畫,如AI可解釋性和透明度框架、透過AI打擊醫療詐欺,以及臨床安全部署AI的實作指引。HL7也將針對AI辦公室的未來方向展開公開說明會,將於7月24日美東下午1點舉辦。更多詳情可參考官網(詳全文)

 梅約醫學中心   術後傷口   感染 

梅約醫學中心打造術後傷口辨識AI

最近,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開發一套Vision Transformer AI工具,可透過患者上傳至電子病歷系統的術後照片,自動判斷是否為手術傷口並檢測感染跡象。進一步來說,這套工具由梅約醫學中心9家分院、近6,000名病患共2萬張照片訓練而成。該AI工具由2階段辨識,首先是偵測影像是否包含手術傷口,然後評估傷口是否有感染跡象。在傷口檢測方面,Vision Transformer AI達到94%的準確率,在感染辨識方面則有81%的曲線下面積(AUC)。

研究指出,雖然訓練資料以白人與女性為主,模型在多元族群的表現仍一致。團隊預計,這套AI工具未來可進一步演化為早期感染預測工具,甚至在症狀明顯前即提出預警。此趨勢也呼應整體醫療界越來越看重遠距監測和即時風險預測的趨勢。(詳全文)

AWS   巴金森氏症   基因定序 

AWS用AI和雲端運算,替巴金森氏症找解方

在全球,共有1千多萬人巴金森氏症影響,且發病率每25年就會翻一倍。為突破診斷與治療瓶頸,AWS聯手多家醫療機構,運用AI和雲端運算解鎖巴金森氏症大腦之謎。其一是美國基因分析業者Ultima Genomics運用AWS為其下一代基因定序儀開發相關軟體、演算法,並訓練AI模型,將人類全基因組定序成本從1,000美元壓到100美元,推動遺傳風險預測與基因療法發展。

Michael J. Fox巴金森氏症研究基金會則結合可穿戴裝置、物聯網與大數據,透過AWS處理大量患者數據,加速生物標記與個人化療法研究。醫療AI業者Icometrix則導入AI影像分析,監測腦組織體積變化,提升診斷準確度。Allen Institute進一步打造全球最大腦細胞資料庫,結合Amazon SageMaker等AI工具,深入追蹤細胞變異與神經退化的關聯,開發可預防神經元退化的治療策略。

此外,AI也與深腦刺激(DBS)療法結合,根據患者腦部活動即時調整刺激參數,提升治療精準度、減少副作用。AWS全球醫療長Rowland Illing指出,這些跨界協作讓巴金森氏症研究邁向精準醫療,也讓患者、照護者與醫師在AI時代看見更多可能。

 新加坡   創新沙盒   智慧醫療 

新加坡醫療集團NHG Health要建智慧指揮中心、工程創新沙盒

最近,擁有多家醫院和藥局的新加坡全國醫療集團NHG Health找來業者ST Engineering,簽署5年合作協議、要打造智慧醫療系統,改善150萬名新加坡居民的健康服務品質。雙方將展開多項關鍵計畫,包括下一代C3指揮中心、智慧人力排程系統、永續冷卻方案和工程創新沙盒。

就新一代C3系統來說,預計2030年前落地於集團旗下的陳篤生醫院(TTSH),將導入預測性資源調度與病患流程管理系統;就優化資源來和工作流程來說,兀蘭醫院(Woodlands Health)已部署業者研發的自主機器人,每日執行400趟送餐與運送床單任務,每天節省約100小時人力,提升照護專注度與病患體驗。

在永續發展方面,雙方將導入Airbitat深度節能冷卻系統,預期節能可達30%,並擴大部署AGIL智慧能管平臺,以集中監測碳排、優化能源管理。工程創新沙盒也將同步啟動,結合臨床人員和工程師協作,針對第一線痛點快速試驗、調整並部署可規模化的解決方案。(詳全文)

高齡科技   國科會   互通 

國科會揭高齡科技落地進展

最近,國科會揭露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進展,自去年啟動至今18個月,已在多家照護機構落地高齡科技應用,如跌倒偵測通報、電子圍籬定位呼叫、AI語音互動和高齡者數位學習等,更已輔導160多項服務商用落地。

進一步來說,國科會在去年發起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涵蓋4大主軸,分別是推動以高齡者需求為主的創新服務落地、擴大樂齡與高齡者數位賦能、開發整合型產品來提升照顧效能,以及整合服務來強化社區在地安老。就目前成果來說,已有160處照護、醫療和運動場域導入智慧科技產品和服務,另也輔導業者商品化落地160多項服務,包括健康賦能、居家安全、生活支援、營養管理等面向。而計畫導入的智慧管理系統,如電子圍籬、住民定位、跌倒警示、巡房輔助等,讓非預期住院率從33%降至19%,行政效率還提高了32%。

然而,高齡科技應用並不局限於單一機構內使用,更涉及醫院、長照機構、在宅照護和第三方業者系統等跨機構的數據交換,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目前衛福部正建立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的在地化,今年預計可完成,照顧機構將比照採用,帶動廠商開發符合該標準的產品、有機會輸出國際。(詳全文)

新藥開發   AI Foundry   免疫療法 

臺灣生技業者推新藥開發AI Foundry平臺

訊聯基因數位推出一款名為AIDD的新藥開發AI Foundry平臺,將其15年AI輔助藥物研發經驗商品化,整合了達梭、凱杰等知名商用新藥開發工具,來讓使用者訓練模型,進行大、小分子藥物開發。

在平臺首波三項落地案例中,北醫大團隊用AIDD設計膠質母細胞瘤新藥,藥效從1041 nM提升至10.4 nM,提高了百倍,動物實驗顯示可縮小腫瘤,並已開發20款小分子藥物。老牌基因定序業者基龍米克斯則運用AIDD預測癌症新生抗原表位(Neoepitope),加速個人化免疫療法研發。訊聯集團旗下團隊也透過AIDD從20的13次方種組合中,找出具潛力的抗灰髮胜肽,目前正進行後續實驗。(詳全文)

 臺北榮總   思覺失調   AI 

臺北榮總打造AI腦影像平臺,輔助思覺失調診斷

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楊智傑教授團隊開發出智慧腦影像平臺,結合核磁共振和AI深度學習,來輔助評估思覺失調症,診斷準確率高達91.7%。這項做法突破傳統靠臨床觀察的限制,提供客觀的生物指標,改善精神疾病診斷與個人化治療。

思覺失調症影響全球約1%人口,常見幻聽、妄想等症狀。北榮智慧腦影像平臺以1,500名本土受試者數據打造,能三維視覺化大腦異常、精準定位病灶,協助醫師與患者家屬溝通;該平臺也具備腦磁振影像導引功能,可進一步研發精準的經顱磁刺激等非侵入性神經調控,作為臨床治療輔助工具。

這套智慧腦影像平臺已獲美國愛迪生獎、醫策會等獎項肯定,並取得臺美及PCT等專利。臺北榮總也啟用新建的身心智慧創新治療區,透過該平臺來與病人及家屬深入討論大腦變化、提高患者病識感,推動精神疾病診斷邁向AI精準醫學。(詳全文)

 回收機   AI辨識   臺北榮總 

北榮導入AI智慧回收機

臺北榮總攜手業者導入AI智慧回收機,打造結合綠色醫療、生命教育和環境永續的創新場域。這款AI回收機具備影像辨識與感測技術,能精準分類並由專業廠商統一清運。根據美國EPA資料,回收一個600ml寶特瓶可減碳約63.4克,讓醫護與病患都能貢獻淨零目標。

民眾可在院區投遞寶特瓶、塑膠杯、鋁罐與乾電池,來累積點數、兌換商店折價券或餵食忘憂湖禽鳥飼料。同時,北榮還同步啟用的湖畔綠化停車場,採壓花地坪與植草磚設計,融合忘憂湖自然景觀與38隻禽鳥生態。(詳全文)

圖片來源/梅約醫學中心、國科會、訊聯基因數位、臺北榮總

  MedTech醫療科技近期新聞 

1. 美國醫療IT辦公室(ONC)公布去年非聯邦急診醫院的電子病歷互通報告,但仍有8成醫院在交換資料時遇到困難

2. Google DeepMind打造最強DNA變異預測模型AlphaGenome,已開放API存取

3. 環境部發布包括醫院在內的4類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指引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5年7月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灣新聞雲]記者劉鳴龍/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耳鼻喉科醫師陳培榕,自願到花蓮服務長達三十年之久,率先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一路為花東育成留住傑出醫療人才,不遺餘力提升東部頭頸癌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生活品質,榮獲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頒發2025年「醫療奉獻獎」,表彰其始終如一的付出和貢獻,各界均感實至名歸。

就讀台大醫學院的陳培榕係於1986年,到花蓮慈濟醫院支援擔任實習醫師,因為喜歡花蓮的清淨質樸,加上與世無爭的個性,1993年升任主治醫師,他即自願從台大到花蓮慈院服務;耳鼻喉科從此由他「一人科」開始,白天門診與手術,夜晚照顧病房與急診,全年無休,隨時待命;不論門診到多晚下診,總不忘到病房巡視關懷住院患者。

有鑑於東部地區頭頸癌盛行率高,陳培榕副院長整合外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營養、復健等專業,於1998年率先於東部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致力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推動病人的功能保留,造福無數東部病患,晚期病人則為其設計個別化療程,讓患者在花蓮也能獲得全方位照護。

為了培育人才、讓醫療扎根東部,他時常邀請臺大師長前來花蓮協助教學、引薦人才,在東部積極推展研究。由於頭頸部腫瘤手術難度高,他親自指導後進,擔任學生助手,傳承臨床與手術經驗,讓西部醫師盛讚花蓮慈院耳鼻喉科為「大刀的故鄉」。

另外;陳副院長從1999年玉里慈院啟業以來,南下至距離花蓮近百公里遠的玉里看診,至今二十餘年之久未曾間斷;更赴東海岸、台東、綠島等地義診、往診;而在 COVID-19 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他更親自堅守第一線,投入社區篩檢、轉診與遠距照護,守住花蓮地區的防疫陣線。

陳培榕副院長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崗位、守護鄉親,在繼獲得「2016年花蓮縣醫師公會醫療奉獻獎」、「2023年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醫療奉獻獎」之後,今年更榮獲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於年會頒發「2025醫療奉獻獎」,以表彰他對偏鄉持續不輟的無私奉獻。

陳培榕副院長強調:身為醫師的本分就是要救人!他只是盡醫師本分,不算奉獻,可以為東部地區盡一份醫師的責任,也能享受東部的風土人情,作育英才,讓病人活得更自信、更健康,對三十餘年的行醫生涯而言,他已感覺「心滿意足」。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3 16:53(7/13 17:21 更新)



配合新南向政策「以醫帶商」策略構想,台北榮總12日邀請多家台灣醫療業者出席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的國際癌症研討會,台灣業者在會場上展示人工智慧在醫療管理中的應用。(台北榮總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傳真 114年7月13日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13日專電)台北榮總近日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國際癌症研討會,越南商工總會副主席武新城致詞表示,期盼台灣能加強投資與技術轉移,協助越南醫療體系現代化。活動吸引逾400人參與。

2025年國際癌症研討會昨天在胡志明市登場,活動由台北榮民總醫院國際醫療中心發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秀傳醫療體系以及越南大水鑊醫院共同舉辦,共計400多名台越醫療專家及產業代表出席。

台北榮總表示,這次會議旨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深化台越醫療學術交流。為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台北榮總國際醫療中心主任劉君恕及其團隊花了半年時間籌備,包括聯繫越南的醫院、規劃議程以及申請各項活動許可。

研討會共發表37篇學術論文,聚焦「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癌症手術技術」及「智慧醫療新趨勢」三大主題,涵蓋重粒子放射治療、機器人手術、免疫與細胞療法、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在醫療管理中的應用、智慧醫院發展趨勢,以及肝臟與骨髓移植在肝癌及血癌治療中的臨床成果。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台北榮總向越南醫院分享自身在轉型、創新與落實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經驗。他並強調,醫院的核心任務是救人,而非以營利為目的,期盼和越南醫療同業分享這項理念。

越南商工總會(VCCI)副主席武新城(Vo Tan Thanh)致詞時強調,這次研討會再次證明台越醫療產業的合作潛力無窮。越南也期待,台灣能有更多的投資與技術轉移,幫助越南醫療體系現代化。

配合新南向「以醫帶商」的策略構想,台北榮總並邀請多名台越醫療產業代表參與,期盼促進雙邊業者交流合作與業務拓展。台灣業者在會場上展示職業病與慢性病管理系統、醫療影像AI平台、遠距醫療及藥品等多元應用。

越南近年積極提升醫療品質,對台灣經驗的分享相當重視,這次活動除了中華民國駐胡志明市辦事處協助,也獲得越南台灣事務委員會及越南衛生部的支持,顯示雙方對深化醫療合作的高度共識。(編輯:田瑞華)11407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攜手臺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越南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共同舉辦的「臺越國際論壇」今天在越南登場。(圖/高醫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攜手臺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越南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共同舉辦的「臺越國際論壇」今(12)日在越南登場,這次論壇匯聚超過40位來自台灣與越南的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這個全球最受關注的健康議題深入交流,其中,由高醫院長王照元率領的黃金團隊,無私分享高醫在癌症治療的前瞻佈局與成果引發廣大迴響。

高醫團隊臺越論壇 三大主軸展現醫療軟實力

高醫院長王照元率團赴越南與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簽署合作備忘。(圖/高醫提供)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將在2050年較2022年驟增77%,達到驚人的3,500萬例;而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連續52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堪稱全民健康的最大威脅。面對癌症這項橫掃全球的健康危機。

論壇亮點之一,是由高醫王照元院長所主講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應用」,精闢內容切中國際醫界對精準醫療的高度期待。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是傳統定序的升級版本,具備高通量、及時且精準的特性,可有效偵測癌細胞內基因變異,協助臨床醫師為病患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讓治療對「人」而非僅對「疾病」,及時為病人選擇最有效的藥物與治療方案不僅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與存活率,更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與資源浪費,為罹患基因突變型癌症患者帶來真正的轉機。

王照元更進一步強調,精準醫療是未來癌症治療的主流,身為大學附設醫院與醫學中心,高醫不只是跟上國際腳步,更要持續走在最前端,深耕臨床實務之外,更要積極融合創新研究與智慧科技,踐履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願景的具體行動。

此次論壇主題為「2025年國際癌症照護研討會:傳統與現代」,高醫作為主力發表醫院之一,不僅由王照元分享癌症治療新趨勢,外科部副主任蔡祥麟亦針對「癌末病人營養支持」發表專題。

這次論壇涵蓋「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的突破」、「現代癌症手術」、「智慧醫療與新趨勢」三大主軸,高醫團隊菁英雲集,肝膽胰內科戴嘉言副院長剖析「台灣肝癌治療現況」、機械手臂手術中心黃敬文主任探討「大腸直腸癌的精準手術治療」、心臟血管內科林宗憲副院長則聚焦「智慧醫療在整合型照護中的應用」,強大陣容讓越南與會醫療專家紛紛表示希望能進一步前往高醫參訪與交流。

高醫長期深耕智慧醫療與癌症照護,並積極推動新南向國際醫療合作,此次台越醫療論壇不僅是醫學交流的重要里程碑,更期望透過專業實力串聯台灣與越南兩地醫學中心,具體展現台灣「以醫帶商」的戰略實踐。

高醫自2022年起即積極布局越南,與當地多家醫學中心建立穩健的合作關係,透過臨床訓練、學術互動與國際轉診等多元方式推動高品質醫療服務的國際輸出。

此次,更由王照元率團赴越南與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聚焦「推動醫療人員交流」、「促進學術資源共享」、「優化病人照護品質」及「發展共同研究發展」四大關鍵領域,進一步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鞏固高醫在國際醫療領域的先鋒地位。

展望未來,高醫將持續秉持「以病人為核心、以科技為驅動」的理念,深化與新南向國家的醫療連結,攜手國際夥伴打造健康永續、共好共榮的亞太醫療新格局。

相關新聞

關心白河災區民情 黃偉哲允諾補助修繕全力支援

風災後遠離登革熱 黃偉哲提醒民眾使用帆布擋雨注意積水

助臺南六區災民重建家園 黃偉哲籲全國義消發揮大愛精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2 13:12(7/12 13:51 更新)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論壇」,活動12日在越南登場,論壇匯聚超過40名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深入交流。(高醫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7月12日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2日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越南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雙方未來將推動醫療人員、學術資源等交流。

高醫發布新聞稿表示,高醫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論壇」,活動今天在越南登場;論壇匯聚超過40名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深入交流。

高醫也於活動期間和大水鑊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高醫表示,未來高醫與大水鑊醫院將聚焦「推動醫療人員交流」、「促進學術資源共享」、「優化病人照護品質」及「發展共同研究」等領域交流,進一步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

高醫提及,高醫院長王照元主講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應用」,獲熱烈迴響。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是傳統定序的升級版本,具備高通量、及時且精準的特性,可有效偵測癌細胞內基因變異,協助臨床醫師為病患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

王照元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讓治療對「人」而非僅對「疾病」,及時為病人選擇最有效的藥物與治療方案不僅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與存活率,更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與資源浪費,為罹患基因突變型癌症患者帶來真正的轉機。

高醫說明,論壇涵蓋「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的突破」、「現代癌症手術」、「智慧醫療與新趨勢」3大主軸,其中高醫副院長戴嘉言剖析「台灣肝癌治療現況」、機械手臂手術中心主任黃敬文探討「大腸直腸癌的精準手術治療」、高醫副院長林宗憲則聚焦「智慧醫療在整合型照護中的應用」。(編輯:黃世雅)11407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在2024年美國公開賽決賽之後,美國明星泰勒·弗里茨(Taylor Fritz)說:“我覺得到達這個階段的最大感覺,我知道我的表現很好,但是我在我身上打了很多東西,我認為這會重複。”儘管他在與Janik Cinnamon的連續比賽中輸掉了比賽,但他對2025賽季的大滿貫並不留下深刻的印象,而Fritz對今年印象深刻。在比賽之前,他已經在表面上贏得了兩個冠軍,現在他正在SF上捍衛冠軍Carlos Alcaraz。但是停了一分鐘!

卡洛斯·阿爾卡拉茲(Carlos Alkaraz)已經以6-4擊中了第一局,但泰勒·弗里茨(Taylor Fritz)受傷。當對西班牙人的分數為5-4時,醫療時間已經結束。站立後,在這場比賽的早期階段潛水後,他的右肘部似乎有一些問題。他可以克服這些障礙並在第二組中返回嗎?

來源連結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